超优教育成融合性青少年校外STEAM实践教育基地
即将开启与全球接轨的科技创新教育!
1月21日,东莞理工学院教育系张锐老师一行莅临超优教育总部签署STEAM实践教育基地合作协议,超优教育成为东莞理工学院融合性青少年校外STEAM实践教育基地。
那么究竟什么是STEAM?本次合作未来又会让超优教育产生怎样的变化?讲解员小优为您详细解读!
什么是STEAM?
STEAM分别是指“S”-科学,“T”-技术,“E”-工程,“A”-艺术,“M”-数学。最早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教育计划,旨在打破学科疆域,通过对学科素养的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区别于传统严格界定的单一学科,STEAM更注重实践操作和跨学科整合,因此也更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作为东莞理工学院融合性青少年校外STEAM时间教育基地,超优教育将会与深圳慧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预计在3月份会在超优教育东莞直营校区选取试点开展少儿编程教育。
少儿编程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通过系统的编程学习,结合所学的各科知识,重新认识世界,通过编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最新的少儿编程课程也会结合一些智能硬件,让孩子在系统学习编程的同时也一样锻炼了动手能力。
关于少儿适不适合学习编程,很多专业人士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也让爸爸妈妈们一头雾水,不知该何去何从。其实,国家已经给出了答案,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中公开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如果你认为编程是大人的事,那你就out了!
2012年,日本在中小学中普及编程教育科目。
2014年,英国教育大纲规定计算机编程是5-16岁儿童必修课程。
2015年,美国政府投资40亿美元开展少儿编程教育,呼吁全国青少年儿童学习编程。
2016年,美国国情咨文推行计算机科学教育,强制要求高中毕业必修计算机编程学分。
2017年,新加坡全面推动少儿编程教育,中小学考试加入编程考试科目。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少儿编程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
在发达国家,少儿编程教育早已成为国家重点推动的教育学科,而我国近年来也在逐步布局发展少儿编程教育,浙江更将信息技术(包含编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可以说普及少儿编程教育是未来发展趋势!
学习编程对孩子的现实意义
1.可观的职业发展前景,编程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含金量更高的未来。
2.中国高校相关专业占比高达33%,提前了解编程、学习编程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选择,在未来竞争中先占先机。
3.编程为孩子提供五大锻炼机会,如分析问题、抽象归纳、逻辑思维、严谨仔细、想象创新,这些能力都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超优的合作编程团队
超优的合作团队拥有来自世界顶尖学府的教学与技术,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在教育学专业的素质教育成果,耗时五年将编程知识化解为小学生也可以充分消化理解的内容,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课后思考甚于课堂。
目前,市面上的编程课程同质化严重,编程教育教师团队80%的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未来超优的编程教师团队都是专业编程出身,拥有多年的基础教育经验和机构培训编程课程的经验,并且以研发出完整的少儿编程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关注孩子后期的发展方向,为孩子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让孩子真的做到学有所用。
我们的编程课程强调一开始就建立宏观概念,认识输入和输出,了解自己每个阶段都能做到的程度,学生会自己搭建,自己研发,自己探索,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拒绝“打着编程思维培养的幌子,反复强调代码的使用,并没有真正提升思维能力”。编程教学中会对学生日常接触的数学题等延伸至各训练营课程,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对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到再发现问题,形成独立思维体系,培养八大思维能力。
全新的编程课程拒绝枯燥,一方面让学生边玩边学,在游戏中体验编程的乐趣,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在数学、科学课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将编程思维模式加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思维模式来解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解题方法学习自主解题,独立思考,拓展延伸,掌握课堂教育所不及而又亟需的数学和科学思维。
未来超优教育的教学平台、东莞理工学院专业教育人才的知识指导与专业编程团队三方紧密合作,将会为超优孩子们带来更多元的知识技能,为孩子未来提供多样选择,让我们共同期待吧!